?在
鑄鋁加工過程中,性能特點會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,這些因素既包括材料本身的特性,也涉及加工工藝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以下從材料成分、鑄造工藝、熱處理及后續(xù)加工等方面詳細分析影響鑄鋁加工性能的關鍵因素:
?

一、材料成分的影響
1. 合金元素種類與含量
硅(Si):
提高流動性,降低熔點(如 Al-Si 合金中硅含量達 12% 時形成共晶合金,熔點約 577℃),改善鑄造性能,減少收縮和裂紋傾向。
但硅含量過高會導致鑄件變脆,切削加工時易產(chǎn)生崩屑(如高硅鋁合金需采用特殊刀具)。
銅(Cu):
提高強度和硬度(如 2A12 鋁合金),但降低耐腐蝕性,且鑄造時易產(chǎn)生熱裂傾向。
鎂(Mg):
顯著提高合金的強度和韌性(如 5A06 鋁合金),但過量會增加熔煉時的氧化和吸氣傾向,影響鑄件致密性。
鋅(Zn):
與鎂、銅等元素配合可提高強度(如 7A04 鋁合金),但易產(chǎn)生偏析,降低加工性能。
2. 雜質(zhì)元素的影響
鐵(Fe):
形成針狀或片狀脆性相(如 FeAl?),降低合金韌性和切削性能,通常需控制在 0.3%~0.8% 以下。
鈉(Na)、鍶(Sr):
作為變質(zhì)劑細化硅晶體,改善力學性能(如 Al-Si 合金中添加鍶可使硅顆粒從粗大針狀變?yōu)榧毿±w維狀)。
二、鑄造工藝參數(shù)的影響
1. 熔煉溫度
溫度過高:
合金吸氣量增加(如吸收氫氣形成氣孔),氧化加劇(產(chǎn)生 Al?O?夾渣),導致鑄件疏松、力學性能下降。
溫度過低:
鐵液流動性差,易產(chǎn)生澆不足、冷隔等缺陷,且合金元素溶解不充分,影響組織均勻性。
2. 澆注速度與壓力
重力鑄造:
澆注速度過快易卷入空氣,形成氣孔;過慢則金屬液提前凝固,無法填充復雜型腔。
壓力鑄造(壓鑄):
高壓下金屬液快速填充型腔,可獲得表面光潔、尺寸精確的鑄件,但易產(chǎn)生皮下氣孔(高壓下氣體溶于金屬液,冷卻時析出)。
3. 冷卻速度
快速冷卻(如金屬型鑄造):
晶粒細化,強度和硬度提高(如 ADC12 壓鑄鋁合金),但內(nèi)應力增大,易產(chǎn)生變形或裂紋。
緩慢冷卻(如砂型鑄造):
晶粒粗大,力學性能降低,但鑄造應力小,適合結構復雜的零件。
三、組織結構的影響
1. 晶粒尺寸與均勻性
細小均勻的晶??商岣吆辖鸬膹姸群退苄裕ㄈ缤ㄟ^添加鈦、硼等元素細化晶粒);粗大晶粒則導致性能下降,且切削加工時表面粗糙度差。
2. 第二相分布
強化相(如 Al?Cu、Mg?Si)均勻彌散分布時,可通過時效強化提高強度(如 6061 鋁合金經(jīng) T6 熱處理后);若第二相聚集或形成網(wǎng)狀結構,則會降低韌性。
四、熱處理工藝的影響
1. 退火處理
消除鑄造應力,軟化組織,改善切削加工性(如鑄鋁件退火后硬度降低,刀具磨損減少),但強度會有所下降。
2. 時效處理
自然時效(室溫放置):緩慢提高強度和硬度(如 2A11 鋁合金),但需數(shù)天至數(shù)周,效率低。
人工時效(加熱處理):快速強化合金(如 6063 鋁合金經(jīng) 175℃×5h 時效后,抗拉強度從 130MPa 提升至 210MPa),但過度時效會導致 “過時效”,性能下降。
3. 固溶處理
將合金加熱至單相區(qū)保溫,使第二相充分溶解,隨后快速淬火,獲得過飽和固溶體,為后續(xù)時效強化奠定基礎(如 7075 鋁合金固溶后強度顯著提升)。
五、后續(xù)加工與應用場景的影響
1. 切削加工性
高硅鋁合金(如 Si 含量 > 12%)因硅顆粒硬脆,易磨損刀具,需采用陶瓷或金剛石刀具;低硅鋁合金(如 3003)切削性能較好,可高速切削。
2. 表面處理適應性
鑄鋁件表面可能存在氣孔、氧化皮,影響電鍍、陽極氧化等表面處理效果,需先進行噴砂、拋光等預處理。
3. 使用環(huán)境
耐腐蝕性:含鎂、硅的合金(如 5 系、6 系)在潮濕環(huán)境中耐蝕性優(yōu)于含銅合金(2 系),但壓鑄鋁合金因氣孔殘留,耐蝕性較差。
高溫性能:含銅、鎳的合金(如 2A12)在 150℃以上強度下降明顯,而 Al-Si 系合金耐熱性更好。